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 Aneuploidy screening    

     

      胚胎著床前診斷可分為PGD(著床前基因診斷)與PGD-AS(著床前染色體診斷),兩者的相同點都是透過試管嬰兒療程,在胚胎植入前進行篩檢分析,再挑選篩選正常的胚胎進行植入,而兩者的相異之處在於PGD主要是利用專屬的基因探針,篩檢特定基因遺傳疾病,而PGD-AS主要是利用特定的探針,針對染色體進行篩檢,例如:唐氏症(如圖所示)、透納氏症、柯林菲特氏症等染色體異常分析。相較於PGD特定基因的篩檢,PGD-AS更適合做為一般胚胎著床前篩檢。

 

適用對象:

        1.35歲以上高齡產婦。

        2.習慣性流產。

        3.屢次試管嬰兒失敗。

        4.家族史有染色體異常。

        5.想要避免染色體異常。

 

    PGD是對在已知家族遺傳疾病基因上的確認及診斷,現階段可篩檢200多種單一基因疾病;PGD-AS則適用高度風險染色體異常以及想要降低與避免染色體異常風險族群。兩者的適用範圍不一,也不能夠相互取代。送子鳥於2008年與2009年開始提供PGD與PGD-AS服務,期許每個父母親期盼的心肝寶貝都能健健康康!

 

2009-09-02 by Nelson

stork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歲末年初,又到了回顧與展望的日子,這時候老天爺常帶來意外「驚喜」與「祝福」,習慣過平淡平凡日子的我,今年意外收到一份特別「禮物」,它讓我想起小時候走路常看著地下,總希望不小心能撿到什麼,長大後發現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今天我才確定它從天上掉下來的機率比較大,因為祂總在上面看著芸芸眾生。

   三年前認識她時,早已做過三次試管嬰兒,最後一次取到八顆卵植入六顆胚胎,落榜後做了腹腔鏡檢查,發現內膜異位症導致慢性骨盆腔炎與輸卵管水腫,卵巢因此受損且功能已明顯衰退,休息半年後鼓起勇氣再度出發。

為她做了第四次試管嬰兒,取到七顆卵有五顆受精,培養三天後植入三顆中等胚胎,這一次她終於看見傳說中的兩條線,短暫的高興後心情又跌落谷底,懷孕指標從放榜的154爬升至498就流產了,這樣的打擊比直接宣布落榜還難過。

   經過兩年半的療傷止痛,再見面時聽說這期間曾自然受孕過,只可惜是子宮外孕,切除一側輸卵管想做第五次的她,卵子庫存量指標AMH僅1.09,我建議她先阻斷另一側不健康之輸卵管再做。

   第五次只取到四顆卵,很幸運全都受精,培養四天植入三顆好胚胎,沒想到還是落榜。這次她變得更堅強,為了與時間賽跑,休息兩個月緊接著做第六次,雖然FSH已高達20.1,經期間兩邊卵巢只有兩顆小卵泡,但經特殊之誘導排卵方式,意外獲得七顆卵子,雖然取卵日延至經期第十七天,但七顆卵子都熟且全受精,第三天植入三顆好胚胎,剩餘四顆繼續培養至第六天,其中三顆發育至囊胚冷凍保存

   她不是求子最久的朋友,也不是做人次數最多者,但卻是最能體會箇中苦楚的人,沈穩樸實的外表藏著強烈的愛與關懷,放榜確定懷孕後許多擔心依然揮之不去,也許是兩次不愉快的經驗使她變得更謹慎,直到幸孕密碼「46XY」確定後,忐忑不安的心才稍稍放下。

   那天早上看完染色體報告後,她是最後一位Case,懷孕二十一週特別來「Say Good-bye」,我順便為她推薦台北的產科醫師,並祝她一切平安順利,離去前他拿了一張紙給我,他說:「請用它幫助更多人...」。

這一幕是2010年最溫暖的感動,「她」從路的一頭走來,七年六次試管嬰兒,再過幾個月即將當媽媽。「他」心疼老婆一路上所受的苦,確定孩子染色體都正常後,他兌現了對「祂」的承諾,當我打開這張紙,天阿!七位數字!這麼重的「期許」令我惶恐,想將這份「厚禮」退回,他說:「這還在我能負擔範圍...用來買儀器也可以...」。

  要如何讓他的心意能創造更大價值?多年前我們早已推出「同療」與「合療」服務,藉此減輕「卵巢早老」與「高齡」朋友之經濟負擔,並致力於「高效率培養」使她們盡快畢業,讓她們在最短時間內用有限的負擔順利當媽媽,除此是否還有更需要被關懷的朋友?

  眼前最迫切需要被照顧的只剩:「單基因遺傳疾病」的朋友。她們想擁有健康寶寶要碰運氣,先懷孕後再透過「產前遺傳診斷」,與「孟德爾遺傳定律」對賭,賭輸了只好做人工流產,每四次懷孕會有1~2次輸,如此不「人道」的醫療模式已運作了數十年,是否有更好的方式讓她們免於受傷?讓喜事不要變成傷心事?

  嶄新的「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提供了有效的解決方案,但因為成本昂貴,常令她們裹足不前甚至望之卻步,而政府之協助也還不及於此,因此只有極少數人能享受它所帶來的好處,剛萌芽的觀念需要「推手」才能發揚光大,我們願將這份「期許」化做責任與挑戰,在新的一年幫助更多朋友,感謝祂與他的所帶來的年終「禮物」。

Stork Lai   2010/2/6

stork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高齡求子(自卵試管)著床前基因診斷(PGS)

 

     如果您已生了兩位女兒(兒子),會不會期盼第三胎生個兒子(女兒)?多數人這時候會尋求偏方或相關醫療協助。萬一第三胎又是女兒(兒子)該怎麼辦?有沒有勇氣繼續拼第四胎?如果想拼第四胎要用什麼方式懷孕?回答問題前請先閉目思考幾分鐘。在我遇過的眾多客戶中,多數人會將第三個女兒取名○婷(停)、○芷(止)、招弟...或者選擇輸卵管結紮

    當老三出生後,疼老婆的他選擇輸精管結紮,夫妻倆下定「決心」不再生了,剛開始因忙碌刻意不再想這件事,這幾年女兒都陸續上小學,當年的決心開始鬆動,想生兒子的念頭又跳出來,而且越來越強烈,聽說步入中年的男人都會盼望有個兒子,先生好像也有這樣的想法,但一想到要推翻先前的決定她開始猶豫了,高齡、結紮十年的先生、懷孕率、小孩健康...等等,這些都是她擔心的問題,讓她不知如何跨出第一步?

    兩年前她鼓起「勇氣」來打探可行性,當時很擔心卵巢功能已衰退,抽血評估後連報告都沒空來看,半年後才來諮詢,我告訴她庫存卵子豐富(AMH 7.95)勝算很大,但先生得從副睪取精試管嬰兒,高齡懷孕併發症比較多...也許我說得太直接了,把她給嚇跑了,這次足足消失了一年。

   今年三月,不曉得什麼又把她吹來,特別選在經期結束後來預約檢查,兩天後依約完成子宮鏡三合一內診,重新踏上醞釀多年的求子之路,看得出來她是「真的」下決心拼了。但聽說高齡孕婦容易生出唐氏兒,42歲的她該如何避免呢?想平安生個健康寶寶會是不可能的任務嗎?

    從衛生署國建局2007年生殖白皮書來看,42歲女性做試管嬰兒懷孕率僅14%,活產率不到10%,流產率高達35%,光這一串統計資料就嚇跑許多人,不曉得還有多少人有勇氣拼下去?再看看胎兒所面臨的問題,染色體異常機率高達1/25,唐氏症機率達1/41,聽到這還想拼的人應該已寥寥可數了吧!這些數據代表平均要拼十次才有一次活產機會,一旦懷孕還有高達1/25的胎兒染色體異常風險要承擔。

   「決心」加上有「醫療背景」的她,做了不一樣的選擇,得知有新技術可避險時立即欣然接受,但能不能用它來避險還得看胚胎臉色,如果第三天沒有「好胚胎」就別提了。它是取分裂至6~8個細胞之胚葉細胞做染色體篩檢,也就是當下最紅的「著床前染色體篩檢」(PGS),檢查結果需耗時兩天,第五天再將不帶「唐氏症」與「性染色體異常」的囊胚植回母體。

   奇蹟總在關鍵時刻降臨,卵巢庫存量豐富的她取卵率比預期高許多,22顆卵扣除1顆不良與6顆不熟,做了15顆顯微受精竟然全都受精,培養至第三天高達7顆「頂級胚胎」,挑5顆做染色體篩檢並植回2顆囊胚,第一次嘗試就有這樣的成績令我興奮,也再度次印證年齡會騙人的假象,多數人卵巢隨年齡增長衰退,但她把年齡打敗了。

   兩週後放榜懷孕指標(β-HCG)只有57.1,不高不低的數字連我的「恭喜」聲都變小了,隔天追蹤爬升至80.7,一般而言植入第五天囊胚通常這時已飆至1000以上,這樣的數字值得高興嗎?六月底出國前一天追蹤才773,休長假總會有些掛念的事,因此經常是「人在外心在台灣」,她是我這次休假所關心的人,直到回台前兩天收到一封簡訊:「○○○懷孕六週多已看見胎心跳了」,這才讓我放心不少,兩天前絨毛膜採樣確定正常後我才真正安心。

   「做人」事業走了十七年,多數時候是「摸黑」在做,偶而聽到「很會做人」的讚美,常讓我們覺得心虛,因為我們只是將「外表好」的胚胎植入,就像年齡會騙人一樣,胚胎外表也常騙人,每年總會遇到幾次被騙的痛苦,要面對人做成了又不得不毀掉他(她)的掙扎,因此不只「做人」還要「做健康的人」是我們努力的目標。

   她讓我再度想起望年會「意外缺席的貴賓」,一位45歲幸孕搭上求子末班車的朋友,還在享受當媽媽的喜悅時,不幸在中途被迫下車,只因第十八對染色體多一條,這樣的經驗讓她傷很大,也讓我們很惋惜。最近又有一位同年齡朋友,一顆胚胎幸孕搭上求子末班車,懷孕十三週了還遲遲不願接受染色體檢查,同樣令我非常憂心。

   42歲女人的心願,對多數人是「不可能的任務」,但她靠著「決心」與相信「科學」終於「好」夢成真,十年的期盼與掙扎終於畫下美「好」句點,「看見兒子」將是老天爺送她最好的43歲生日禮物。

 

賴醫師的分享

1.  如果第三天的胚胎是八細胞第1~2級,我們稱它為「頂級胚胎」(TQE:Top Quality Embryos),縱使是這樣外觀美好的胚胎,仍然有一半可能是染色體有異常的。

2.  統計上每800~1000名新生兒會有一名唐氏症,以台灣2008年20萬名新生兒計,全年約200~250名唐氏症兒誕生。95%唐氏症是第21對染色體不分離所致,其中75%發生在減數分裂第一期(Meiosis I),25%發生在減數分裂第二期(Meiosis II)。唐氏兒常合併其他身體機能異常,智商大約在20~50,很難被多數家庭所接受。

3. 唐氏症生育能力如何?唐氏症女性受孕力不受影響,但子代有1/3會發生唐氏症,男性則通常不孕。

4. 高齡孕婦最常見胎兒染色體異常為「三套染色體」,其中以第21對、18對、13對與性染色體多一條最常見。若以43歲孕婦懷孕中期做羊膜穿刺來分析,每20次懷孕會有一次染色體異常,其中唐氏症機率為1/30。

5. 植入染色體篩檢後之胚胎,放榜時懷孕指標(β-HCG)是否有差異?從下表觀察一開始會偏低四週後會跟上,勿因第一次抽血指標偏低而悲觀或放棄。

6. 全球首例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案例於1990年發表於美國,迄今已近20年。在「試管嬰兒」療程中,透過胚胎切片和遺傳基因診斷(或染色體篩檢),篩選出不具「異常基因或染色體」之胚胎植入母體,以確保下一代健康,我稱它為「訂做健康試管寶寶」。

stork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心情沉澱了好久好久,原以為我就這樣被擊倒了,也以為我再也沒有勇氣去嘗試求子之路,但不知為何,腦中總是有個聲音不停的跟我說,不要棄餒、不要放棄,就差一步、眼看就快要達成了,於是,數月之後,我又再次的踏入送子鳥的大門。

    遇到好的醫生很容易,但是要遇到認真求進步的醫生卻是可遇不可求。

    之前也曾在別的醫院求診過,但總覺得心裡還是有些疑惑。自從遇到○醫師之後,

    他專業的醫術及積極的態度,讓我很放心的把"做人"之事交給了他。

    還記得第一次求診時,因為我43歲的高齡,做試管成功的機率是非常的渺小,當時○醫師的這番實話,着實的潑了我一記冷水,但我也很堅定的把這難題丟回給了他,在經過一年的努力之後,終於露出了一線曙光,我懷孕了。由於是高齡產婦的關係,○醫師一開始都還是要我抱持保守的態度面對,當時的我真的是抱著忐忑的心情在期待,隨著懷孕週數的增加,讓我暗自欣喜,心想我終於要當媽媽了。

    無奈老天爺不做美,一張羊膜報告書,把我殘酷的從天堂打入了地獄,這一路從懷孕的喜悅,到寶寶不健康而引產,就好像做了一場夢一樣,沒有寶寶的月子,真的很艱熬,心真的好痛。 生命無法重來,不想等到老的時後才後悔沒去做。悔不當初無濟於事,只有把握當下,重新再來,不論最後的結果如何,至少我努力過。

    提醒還在猶豫不決的夫妻,生小孩要趁早,更鼓勵正在努力求子的夫妻,過程雖然很辛苦,讓我們一起加油,祝福大家,也祝福我及我的先生。感謝送子鳥團隊的每一位成員,你們總是那麼耐心的聽我訴說,而我總是在你們忙碌的時後傾吐心情。目前我又開始進入了療程,希望我的堅持,不會害了送子鳥團隊的成功率下降,要再次拜託○醫師及送子鳥團隊的幫忙了,更希望明年的望年會不會再缺席。

 

賴醫師的分享

  1.    存在的價值是什麼?如果只是一輩子做相同的事,沒有創新突破與成長,我們寧可把機會讓給有靈魂的人,求子路上最難的任務是,如何協助末班車上的朋友實現夢想?如何將無情的打擊與挫折化為快樂的泉源?盼送子鳥同仁永保「排除萬難,也要把病人救活的心」繼續努力,常問自己是否忘了出發時的理想?
  2.    每天門診都有類似個案需要打氣加油,這佔據了我們許多時間,昨天早上一位台北來的朋友也有同樣遭遇,兩次試管療程都是空歡喜一場,我告訴她多給自己幾次機會,年過40女性狀況特別多,先把心安頓好了再出發。只要不放棄,努力之後不乏成功案例,下週我將分享一位南部的「年長」朋友,長途奔波,歷經一年半努力終於擁抱有孩子的快樂,她為自己種了一棵許願樹,我將這棵許願樹分享還再努力的朋友。

 Stork Lai    2009/5/24

stork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如果可以重來,我會平常心面對一切,抵達終點前我不會太高興,會努力壓抑自己的情緒,或者我會寧可沒搭上這班車,早知上車比沒搭上還難過,不如一開始就不要如此認真,現在想這些又似乎太遲了,在「早知道」前其實「沒人知道」,與其如此難過不如換個角度想:感謝老天爺讓我有短暫「當媽媽」的體驗。

   電話中她不但沒有如上的抱怨,還堅強的說出了感謝的話,謝謝我們曾讓她短暫「當媽媽」,這讓我覺得特別難過,去年認識她的時候,她還沒結婚但想要有個小孩,希望我用最快方式幫她,最快的當然是試管嬰兒了,我委婉拒絕她的請求,只答應幫她算排卵日自行同房,可想而知這方式成績是不理想的,不然她不必大老遠過來,一個月後她再度提出請求,我開玩笑說:妳不要害我坐牢...。

   之後我試著了解她,好奇的是為何在一起這麼久還不結婚?南北奔波當週末夫妻不累嗎?...聽了她的愛情故事與遲遲未婚的真相後,我花了一段時間引導她如何搶搭求子末班車,陪伴而來的母親也希望我們盡量幫忙,好讓她早點放下對女兒的「擔心」。

   一個月後她回來了,新婚的她讓我這輩子不小心第一次當了媒人,喜酒還沒喝到又要趕緊幫她做人,她既然來真的,我當然也得信守承諾,面對高齡44歲的她,卵巢庫存量指標FSH高達19.4,這絕對是個挑戰,如果有幸成功她將會是今年最高齡用自己卵子受孕的客戶。

   又過了一個月,為她安排第一次試管嬰兒,取到四顆卵子有兩顆受精,為她植入兩顆第三天胚胎,隨著經期報到,我為她安排了進一步檢查,期間做了兩次人工受孕也都沒成,今年過完年為她做第二次試管嬰兒,同樣取到四顆卵子,兩顆分裂中的胚胎,這次我建議她多培養兩天,觀察是否可分裂成囊胚胎再植入,不幸的第四天就停止分裂,所以沒植入。五月為她安排第三次,可惜取卵當天卵泡已經消失改做人工受孕。六月再接再厲做第四次,取到三顆卵子,這次胚胎是歷次最好的一次,滿懷期望幫她植入三顆好胚胎,奇蹟終究還是沒有降臨。

  暑假了,一面建議她改走借卵路線,一邊為她安排第五次,情況每況愈下,這次只取到一顆卵子,實在不敢有太大期望,說也奇怪這顆受精卵竟然分裂得很好,第二天是四細胞二級,第三天是八細胞二級,重燃期待為她植入唯一的一顆胚胎,拼一顆的心情有如PK賽,贏了會很刺激,享受成就感的同時也可以激勵她人。

  隨著放榜日近,我照例電話問候近況,她高興的告訴我自己先驗了,有兩條線,真沒想到奇蹟竟發生在結婚週年前夕,我心中默禱老天爺三週後一定要給她「胎心跳」,最好還是個小男生,這樣將會是最完美的結局。情況似乎不錯,三週後「胎心跳」清晰可見,因為高齡關係仍擔心「染色體」問題,懷孕十週與她討論是否做絨毛膜採樣,後來基於檢查風險決定做羊膜穿刺術就好,一路產檢胎兒發育都很正常,我高興的邀她參加明年望年會,她欣然答應為「我眼中的強者」上台當貴賓。

  十一月底羊膜穿次報告出來了,這天對我們而言真是個天大打擊,天公不做美,第十八對染色體多了一條,心情沈澱了一晚後,隔天電話向她報告狀況,並轉介給遺傳諮詢專家諮詢,兩天後電話追蹤她人正在住院,告訴我已經引產了,一切來得太突然了,短短五個月「當媽媽」的心情就此劃下句點,雲端離谷底有多深,只有她與家人能體會,我只希望經此事件後她還能站起來,勇敢去「當媽媽」。

  隨著望年會日子逼近,說好要上台一起分享奇蹟,如今不得不缺席,少了一位樂觀開朗的貴賓,難過也好勇敢向前走也好,腦中迴響的是她曾說過的話,「過年前要搬回南部一起住,不再當週末夫妻了...」,「終於可以進他家門與婆婆一起住了...」...,以及最後一通哽咽的電話「...望年會我就不參加了...」老天爺這玩笑開得實在太大了,真心希望她能盡快站起來從新出發,「當媽媽」的心願就交給我們。

Stork Lai  2008/12/14

stork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他個子看起來比太太還矮5~10公分,太太看起來也頂多150公分,夫妻倆年齡都只有30歲左右,婚後四年一直沒受孕過,據太太描述無法受孕原因,可能是先生無法射精,為他內診發現睪丸Size與常人一樣,但安排精液分析時卻無法正常取精。

    原以為是逆行性射精,但射精後尿液裡卻沒發現精蟲,經會診男性學家後決定從副睪取精來做人。夫妻倆除了擔心不能受孕外,也擔心受孕後不良基因會遺傳給小孩?

    他其實是得了「軟骨發育不全」,也就是俗稱的「侏儒症」。最常見有兩種類型:Achondroplasia(ACH)與Hypochondroplasia(HCH)。講白了都是軟骨發育不全,導致骨骼無法正常發育,致病原因為第四條染色體上之顯性遺傳基因突變所致: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受體(FGFR-3)缺陷。

    此種顯性遺傳絕大多數是基因突變所致,也就是父母皆正常,但是在精子或卵子形成時發生基因突變,只要父母雙方有一方其受孕之生殖細胞帶有突變基因,便會造成孩子罹患此病,因為是「顯性遺傳」,所以有1/2機會生出相同症狀子女。

    2005年為她做了第一次試管嬰兒,很幸運一次就受孕,為了篩檢胎兒是否帶因,懷孕十週時做了絨毛膜採樣,確定胎兒基因正常,但懷孕20週時因破水,輾轉住院安胎兩個多月,不幸於29週產下體重1,100公克小男嬰,可惜沒存活。

    所幸先前副睪取出之精蟲有冷凍保存,她休息了三年才走出陰霾,2008年四月要求做第二次試管嬰兒,總共取了24顆卵,13顆受精卵培養五天後植入四顆囊胚,雖跟上次一樣順利受孕,不幸最後以子宮外孕收場。

切除左側輸卵管一年後,為她植入剩餘兩顆凍胚,這次雖然再度受孕,但等不及看胎心跳就流產了,兩次取卵三次植入皆受孕,但結局都以流產收場。

相較其他求子朋友這條路她們走得異常坎坷,從副睪取精、遺傳疾病威脅、早產、子宮外孕與流產,一連串不幸導致她遲遲不敢再拼,但又不想就此放棄,2008年中她再度求診,回顧她的病歷讓我有諸多不捨與想法:如果第一次受孕不做絨毛膜採樣或許小孩已四歲?也許後續一連串不幸就不會發生?但不做檢查又擔心孩子不健康?兩難之間這次該如何取捨?

    今年初她再度回診,是否要再努力做人仍在猶疑中?面對產前遺傳診斷之不確定性更令她不安,雖說第一次早產未必與絨毛膜採樣有關,但心中還是充滿疑慮,正巧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剛引進台灣,我特別分享她嶄新的醫療資訊,但願能藉此幫她避險並降低恐懼感,祈望她今年能順利擁有「健康寶寶」,盡早走出陰霾。

 

 

賴醫師的分享

1.她兩次取卵三次植入狀況如下:

6

2.「軟骨發育不全」為基因突變所致,回溯他父母親與祖父母兩代皆正常,

   因此可能是父母親生他時基因突變所致,此基因是體染色體顯性遺傳,

   子代不論男女,只要帶因就會表現出來,所以每次生產都有1/2的風險。

3.傳統之產前遺傳診斷包含絨毛膜採樣(CVS)或羊膜穿刺

  (Amniocentesis),兩者都是懷孕後才篩檢,一旦確診為帶因者,只能

  忍痛做流產手術或引產。嶄新的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可在植入前

  就確定是否帶因?不只「人道」且對夫妻之「身心傷害」最小,此技術目

  前可篩檢近兩百種遺傳疾病。送子鳥已於2009年底完成首例血友病著床前

  基因篩檢成功案例。

4.全球首例胚胎著床前基因診斷(PGD)案例於1990年發表於美國,迄今已

  20年。在「試管嬰兒」療程中,透過胚胎切片和遺傳基因診斷,篩選出不

  具「異常基因」之胚胎植入母體,以確保子代健康,我稱它為「訂做健康

   試管寶寶」。如果有下次,下次我會建議她們做PGD。

stork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